积极推进学生国际交换
交换学生( exchange students)是指高等学校学生在就读期间到国外、境外学习、实习一段时间,这样的学习不同于自费出国留学或公派出国进修,不以取得学位为目的。这样的学习,毫无疑问将极大地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拓展他们的专业能力、创新意识,乃至外语水平。在一个国家间日益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哪个国家拥有更多的具有国际知识和国际经验的人才,哪个国家就将占有优势。现代的科学文化交流是一种双向的交流,许多国家已经意识到,要培养出国际型人才,增进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就必须派学生到相关国家去了解该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去参与该国的生活。因此,在吸引外国留学生到本国留学的同时,这些国家也加大了选派学生出国留学的力度。在欧洲,1987年成立至今的ERASMUS(欧盟大学生流动实施计划)就是一个旨在促进区域内10%学生毕业前有一年国外学习经历的一个专门跨国机构。在欧盟的框架下欧洲一些国家计划在2010年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统一其教育体系、质量标准。如此巨大、深刻、持久的教育变革,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要达到教育互通,便于学分互认、学历互认,便于学生的流动、学习的流动和工作的流动。美国政府也专门设立了奖学金鼓励本国学生到国外尤其是到非英语国家学习,在国外学习的人数从1989年7万人,增530 加到目前17万多人。由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新西兰等发起的“亚太地区大学生流动计划”( UMAP)于1990年成立,发展迅速。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使人感到我国学生更需要这样的交交换。报告称,中国缺乏训练有素的大学毕业生,这可能阻碍中国的经济增长以及发展更先进的产业。该报告基于对83位人力资源高管秸的访谈。这些人士认为,中国毕业生中只有不到10%拥有为外企工作的技能,而印度的比例则为25%。”
高等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支持更多有条件的本科生、研究生到国外高校交换。可以通过交换的方法接受对方学校的学生,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校际交流等渠道落实接待学校,设法减少学习生活费用开支。有高校已经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上海市教育“十一五”发展计划中已经写入“将设立政府基金支持高校学生出国(境)交换”。这样,政府如能出一点,学校出一点(争取与国外友好学校间互免学费、宿费等),学生自己再出一点,通过各方努力,交换学生可望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等学校积极推进的国际教育交流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