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高等教育中外交流中的不平衡现象

来源:互联网 admin 发表于:2011-03-26 14:17 点击:

扭转高等教育中外交流中的不平衡现象
  田玲等人以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为例,研究和分析了中美高等教育交流不平衡问题的五种表现。第一,从中国留学生流出与回归比较来看,中国赴美国的留学生很多,但是回国的留学生少,学而不归、人才流失严重。第二,从两国留学生流出量的比值看,中国到美国的留学生数量多,而美国到中国的留学生数量少。1997年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的为46 958人,访问学者为10 709人。而美国到中国的留学生人数为2 116人。第三,从留学的目标上看,赴美国的中国留学生都是要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而到中国来留学的美国人大多是短期的进修生。第四,从学术研究和规范上来说,英文成为许多中国学者从事研究和教学的学术规范语言。首先留学人员以英文撰写论文并发表在国外英文刊物上为目标。国内许多高等学校也以研究人员在SCI发表的论文数目为判断其学术水平的标志。有些大学的科系规定,教学必须使用英文教材。第五,中美高等教育交流的不平衡体现在各个方面,根据统计,留学美国攻读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华人留学生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更多的是选择研究中国的题目,也就是说在西方从事东方的研究。
  高等教育交流的不平衡状况是一种历史现象,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它既是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所必然经历的过程,也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秩序不平等的表现。这种交流的不平衡性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对中国的发展并非完全是负面的影响。在现阶段,中国对于中外高等教育交流的非均衡状态是可以尽力去扭转的。“这种不平衡现象带有普遍性,不仅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表现明显,在发达国家之间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存在。这就向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即在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中,如何既能够学到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又能保持和发展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既能够借用西方的力量为我国培养急需的高级人才,又避免了大量的智力流失”。在现阶段,我国高校应当如何尽力去扭转这种中外高等教育交流的非均衡状态,这是一个沉重而又迫切的课题,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去研究与实践。

上一篇新闻:上一篇: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下一篇新闻:下一篇:积极推进学生国际交换
中国艺术生高考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感谢中科鸿基提供服务器网络支持
Copyright © 2007-2011 a211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