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百科】教坊、梨园的“掐弹家”

来源:互联网 admin 发表于:2012-11-29 15:09 点击:

从唐人崔令钦《教坊记》中的两则记载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教坊与梨园所使用的众多乐器中有秦筝。 《教坊记》一般版本有十七则,第三则写道: 楼下戏出队,宜春院人少,即以云韶添之。云韶谓之“宫人”,盖贱隶也,非直美恶殊貌,居然易辫明:内人带鱼,宫人则否。平人女以容色选入内者,教习琵琶、认摇箜篌、筝等者,谓之“掐弹家”。(《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一)第11页)第四则又写道: {开元十一年,初制《圣寿乐》,令诸女衣五才色衣以歌舞之。宜春院女,教一日便堪上场,帷“?家弥月不成。至戏日,上令宜春院人为首尾,?弹家在行间,令学其举手也。(同上第12页)} 这里说的“弹家”,是指包括筝艺在内的一批宫中女艺人。她们大都征选自民间,即“平民女”,也都各有姿色。进京后,又都曾经过一段极严格的弹奏技巧的训练。每次演奏新曲目,又非一月能排练完成的。自然在宫中也有专门教她们筝艺的老师了。象郝善素等(《北窗志异》)。据目前所知,她们中有薛琼琼(《丽情集》)、秦姝(刘禹锡《伤秦姝行》),谢好(王谠《唐语林》)等。 另外,还可以从梨园中的一些乐舞节目演出中考知教坊梨园是用秦筝的。如当时最负盛名的《霓裳羽衣曲、舞》就用筝伴奏。白居易有《霓裳羽衣歌》,说:虹裳露帔步摇冠,细璎累累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磐箫筝笛递相搀,击弹吹声逦迤。 这是说,这一乐曲所用乐器有馨、箫、筝、笛四种乐器合奏。而弹筝的名姬是谢好。他说:“玲珑箜篌谢好筝”。白居易后来曾将此舞教给当时的名妓李娟与张态。诗又说:“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霓裳羽衣曲》属法曲、大曲,由此也可推知法曲、大曲都采用秦筝作为伴奏乐器。此外坐部伎中的《破阵乐》也用筝。 三、教坊梨园拥有一批演技十分出色的弹筝艺人。据段安节《乐府杂录》载: 筝者,蒙恬所造也。元和至太和中,李青青及龙佐;大中以来,有常述本,亦妙手也;史从,李从周,皆能者也。从周,即青孙,亚其父之艺也。(《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一)第53页) 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也说: 唐善筝者,开元中内人薛琼琼;元和至太和李青青,龙佐;大中以来有常述本及文从、李从周。 唐人《冥音录》还记有李侃外妇(陇西人)崔氏及其女弟匪奴、长女(适丁元)等。 教坊、梨园乐工来源有二:一是从民间征选;二是自己培养。象莫才人、谢阿蛮等都是从秦地征选去的。莫才人即为筝人。《酉阳杂俎》说莫才人“善为秦声,当时人号称莫才人啭”。《太真外传》也说,梨园弟子“尤善秦声”。据近人任半塘《教坊记笺订》考知,唐代教坊曾有乐工11409人,其中梨园新院乐工共5000人,习演俗乐者1500多人。此中善筝者当为数可观。安史之乱后,她们中的大多数流落外地,其中很多人流落秦地,这无疑又增加促进秦地筝技的发展。正象北宋时陕西长安人主说《唐语林》所说:“教坊曲工,遂写其曲,奏于外,往往传入民间”。

上一篇新闻:上一篇:【音乐百科】古琴的定弦
下一篇新闻:下一篇:没有了
中国艺术生高考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感谢中科鸿基提供服务器网络支持
Copyright © 2007-2011 a211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