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基本结束了。随着最后一批专科和高职学校录取名单的公布,许多参加今年高考(Q吧)的考生与大学失之交臂。一些落榜生由于高考失利而出现的心理问题,给自己及家长造成了不少心理压力。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调节心理,走出高考落榜的心理阴影。
家长不要增加孩子压力
一位考生得知自己落榜后非常痛苦。因为高考前父母曾对他说,不要有压力,考上什么样的学校都行,但事实是他什么样的学校都没有考上。父亲气极了,说他是个废物。这个考生痛哭流涕,寻死的念头都有了。自己这一年是怎么过来的父母又不是不知道:曾经多少时候,人家出去玩,他在家学习;人家出去上网打游戏,他在灯下做作业;人家花前月下谈恋爱,他在补习班加班加点。每当夜深人静、家里所有人都已进入梦乡时,他依然在台灯下挥汗如雨。他觉得自己完了,如此努力还赶不上别人,如此拼搏仍得不到父母和他人的理解。
据了解,像这位学习成绩一般的考生大有人在。他们在高考失利后遭受的痛苦更大,而寄予厚望的家长不理解孩子此刻的心理感受,仍在责备他们,这样做很不明智,弄不好会出大问题。心理专家告诉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换位思考一下,高考落榜其实对考生打击很大,尤其是一些竭尽了全力的考生。在巨大反差的刺激下,他们往往会出现应激障碍,出现情绪低落、抑郁、愤怒、悔恨、沮丧、绝望,以及对未来失去信心等现象。这时家长应克制自己的失望情绪,不能表现出来,更不能在孩子身上发泄,应该细心观察孩子,及时疏导,防止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在必要的时候,应该去找心理医生咨询,让孩子平稳度过这段“灰色时期”。心理专家考证,绝大多数落榜生会遭受巨大的心理创伤,心理承受力强的人大约会在一周左右逐渐缓解,但也有部分考生恢复的时间更长。对这部分考生,家长和社会的关心尤为重要,不能把对高考失利的焦虑和失望传递给孩子,父母的失望会增加孩子的内疚感。实际上,作为父母,也存在着一个如何面对现实的问题。有的父母故意避开落榜的话题,岂不知这样会使孩子把痛苦更深地埋在心底,更不利于恢复健康的心理。所以正确做法应该是不有意避开,也不夸张渲染,最好和孩子一起分析利弊得失,找出问题和原因,以便走好下一步。和孩子共同分担落榜的打击,会使孩子尽快走出落榜的心理阴影。
作为家长,还应该多鼓励孩子,不要计较一时得失,更不要对孩子恶语相向,而是要理解孩子的委屈、苦闷和绝望情绪。在这个敏感时期,如果父母将自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转嫁到孩子身上,只会让孩子遭受第二次伤害。对一些性格外向、平时善于与人沟通的孩子,家长应该推心置腹,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孩子一起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而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平时往往把事情闷在心里,遇到打击和挫折往往会想不开、钻牛角尖。对待这类孩子,家长要防止出现过激行为,若发现他们把自己反锁在屋里、长时间不说话或经常发愣,一定要给予重视,最好带孩子到心理咨询中心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
作为媒体,近年来大肆宣扬高考优异者、举办谢师宴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了,但还应该给落榜考生多一份关爱,许多落榜不落志、落榜成才的故事对振作落榜生的情绪能起到巨大作用。落榜生只要敢于面对现实,放眼未来,抛弃自卑,即使高考落榜,同样可以干出一番辉煌的事业来。
关注2009高考:“三部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