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学博士:
不可否认,在中国“滥发”文凭的大环境下,博生学位也丧失了其应有的神圣和尊重。据统计,中国目前在校博士总数已经超越了美国,而且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美国的博士有相当一部分是4r国人!值得指出的是,虽然博士学位仍然是学术研究生涯(到高校当法学教师)的敲门砖,但对于不打算从事学术的法学硕士毕业生,我坚决不建议读博士。博士毕业生和本科生、硕士生相比,不仅就业面缩小,而且丧失了原有的年龄优势。我的几个研究生同学都非常优秀,但是硕士毕业时他们却选择了读博。等他们法学博士读完,想进一流的高校,已经没有位子了,最后他们只能去二线高校,或者一些研究机构。如果他们能在法学硕士毕业时选择直接就业,我想应当会有更好的发展前途。
即使是对于那些立志终身从事学术研究事业而读博的同学,我认为也需要三思而后行。因为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情况下,从事教育事业风险将逐渐增大。由于接受教育的人数进一步减少,这意味着今后一部分高校可能面临被兼并或者倒闭的风险,中国高校的数量也将进一步减少。另外,部分高校为了盲目扩大规模,举债经营,这必将加速其倒闭过程。据《 2007年中国教育蓝皮书》披露,到2006年底,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在4500亿元到5000亿元。中国高校将分批进入还款期,以吉林大学为例,2007年3月19日吉林大学财务处在校园网上发布了《关于召开征集解决学校财务困难建议座谈会的通知》,披露吉林大学欠款30个亿。吉林大学宣布,从2005年起,学校步人了付息高峰,每年支付的利息就多达1.5亿至1.7亿元,这使得吉林大学背上了极为沉重的债务负担。吉林大学毕竟是重点高校,政府可能会想办法化解其债务问题,但是对于二线、三线的高校来说,随着招生数量的下降,债务还本付息的问题将非常突出,政府没有能力帮助所有的高校解脱困境,因此,将有一批高校最终不得不倒闭。我预测,在不远的将来,目前的600多所法学院的数量将会下降。
此外,虽然汉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我认为,英语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唯一的世界语言,汉语及其他任何语言都不会取代英语的地位。由于中国绝大多数老师仍不可能用英语进行教学,中国也很第二章国内深造--考研和考博难成为教育输出的国家。在本国学生需求不足,又无法大量引入留学生的情况下,中国高校必然出现一波倒闭潮。因此,选择了高校工作,很可能在十年之后面临着失业的风险。
我国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规定 | 关于媒体礼仪相关描述 |
关于挪威公立大学的更多信息 | 关于新西兰留学经验移民的分析 |
关于留学瑞典生活 | 关于瑞典留学前准备的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