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类艺术高校发展应注重“三个统一”

来源:互联网 admin 发表于:2012-12-19 17:30 点击:

当前在中国艺术教育格局中,有“三分天下”的说法——以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为代表的单科专业艺术高校;以南京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等为代表的地方综合类艺术高校;还有就是综合类大学内设置的艺术学院。虽然这三类院校办学的初衷、特点和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是都为我国的艺术教育事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其中地方综合类艺术院校,以其艺术学科门类齐全,各种艺术形式相互交融,实现了精专与广博的有机结合,而在我国的艺术教育领域独树一帜。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同时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艺术院校肩负着报告中提出的传承文化和教书育人的双重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新的高度上思考和梳理其独特的办学规律。
  
  自由创新与严谨求实相统一
  
  大学的校风,可以理解为这所学府独具的风格和气质。它不会因时光的淘洗而褪色,反而会因岁月的累积而增辉。它如春风化雨,滋养着大学校园里的每一位学子和教师。那么,作为综合类艺术院校,在校风的积累和培树中更应该注重自由创新和严谨求实的统一。现在的大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成员可以进行自由的思考和平等的学术交流,而艺术的创新更是特别依赖于自由的土壤,宽松的环境。这就要求艺术高校的管理者营造出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把引导勇于创新的艺术风尚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综合类艺术高校有齐全的艺术专业设置,这是其他类型院校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推动不同学科的自由融合和创新,培育学科交汇地带中边缘学科的创新生长,是学校管理层推动自由创新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大学的评价体系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主要还是以综合类大学为蓝本设立,大学的共性比较多,艺术类高校的特殊性还不够,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论文轻创作,重书面成果轻艺术展演,重规模轻集约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综合类艺术院校的管理者,应结合实际,积极尝试建立以自由创新为导向的学术评价体系。
  
  在积淀自由创新校风的同时,还要注重严谨求实精神的培养。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而教书育人无疑需要严谨求实的作风。艺术高校毕竟不是专门以创作为目的的作协、书画院,更不是松散的艺术沙龙。但是,许多艺术高校的人才又有追求自由,不为制度所羁的天性,这与高校管理客观上形成了矛盾。要平衡处理好这一对矛盾,既要保护专家教授们适当的自由创作空间,又要保证高校良好的教学秩序。培养合格的人才必须以严谨的教学秩序为保障。教授必须为本科生授课,这是温家宝总理对大学提出的要求,在这一点上,艺术院校也没有理由例外,但是,授课的时间和形式可以结合艺术高校的特点灵活安排。同时,还要建立更加科学严谨,符合艺术规律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使教学、科研运行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当前随着数字电影、数字动漫、数字舞美等艺术形式突飞猛进地发展,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势头越来越迅猛,国家也在积极探讨推进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这要求艺术院校紧跟时代潮流,改善人才结构,并尊重科学规律,进一步养成严谨求实的校风。
  
  多样性与弘扬主旋律相统一
  
  当今中国的大学,在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引领方面,确实承担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在唤醒文化自觉,担当文化自信方面,也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所优秀的艺术高校,既要教书育人,又要以文艺创作、艺术展演为主要载体,影响和引领其所在区域的文化。综合艺术高校的艺术创作和展演应该处理好提倡多样性与弘扬主旋律相统一的问题。在当前的高等艺术学府的文艺创作中,必须坚持提倡艺术的多样性,在坚持“二为方向”的前提下,给广大师生们以充分的创作自由,使各种流派、各种风格、各种题材、各种技法都有充分自由发展的空间。真正实现各种艺术形式在宽松民主的学术氛围中争鸣、竞秀、交融。对这种创作上的自由,学校的党务和行政管理者要给以充分的保障,要有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眼界和胸怀。即使是发现一些创作有一定的问题,也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中国艺术生高考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感谢中科鸿基提供服务器网络支持
Copyright © 2007-2011 a211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