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深秋的北京虽然寒冷,但是到处弥漫着周末的愉快气息。但是,清华大学东门外一间写字楼中,仍然是一派紧张的氛围。
画室中的备考考生
这栋写字楼涵盖了好几所美术专业艺术类考试培训学校。灰尘、颜料、碎纸屑铺满地面,算不上明亮的白炽灯,为教室中近百名学生的作画提供着光源。学生们正分组进行着速写练习,人味、烟味混集于此。教室的一个角落里,忧郁的音乐声从录音机中传出。“我们有时也会放摇滚,算是对这种枯燥生活的调剂。”一位复读学生告诉记者。
我与我的画板
艺考复习的日子不堪回首
19岁的北京女孩儿张茵,如今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07级学生,同时也在一所美术培训学校代课。
早上8时30分进入画室开始画画,中午休息1个半小时后继续,直到晚上9时30分下课回家。艺考生的生活周而复始。顺利的话,应届考生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但是,张茵说,每年的画室中,都有近1/3的学生是复读考生。他们中,有往年专业课没有通过的学生,也有文化课成绩不够没有考取理想大学的学生。
据悉,美术类艺考学生通常分为造型和设计两类。前者相对而言要求的绘画功底更强,因此美术类艺考大军中备考设计的学生占了绝大多数。“每天周而复始的画画,让大家都很疲惫。”张茵说,自己在给学生指点绘画时,大家的表情都有些木讷。“学设计的学生太多,有时候教师记不住,因此给学生指出的永远是存在的不足,很少有学生可以体会到表扬。”因此,从7月份坚持下来的学生,进入10月、11月,心里面虽有憧憬,更有茫然。
多次艺考冲刺消磨了心中的理想
陈南,河北籍学生,今年已是他复读的第二年,算上高二时提前参加的艺术类考试,如今已是他第三次冲击艺术类考试。
“我从小喜欢美术,高中还是特长班的学生。”陈南说,高二时参加的艺术类考试,自己的目标就瞄准了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顶级美术院校,但是至今,曾经的“心潮澎湃”已经被生活所消磨。“能够留在北京,进入较为理想的艺术院校就可以了。”陈南今年的目标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动画专业。“那里有很多好朋友。”
前后三年的备考经历,陈南的身上有太多故事。
进入2月,各艺术院校的专业考试陆续展开,学生会为了自己的目标到全国各地的考点进行考试。陈南给记者讲述了自己2005年初的那次“传奇”经历。第一天,参加完中国人民大学艺术类专业考试后,陈南需要第二天就回到河北石家庄参加艺术类省级联考——坐火车抵达河北已经很晚了,下了火车还要找地方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