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本三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一心向往大城市
所选择的重点应该是学校的内涵和一流的专业。切忌为了去某个城市而在该城市里选择学校。例如很多考生都想进京,但真正在北京生活、工作才叫进京。在北京的非211大学(分数往往很高)毕业后想留在北京十分困难,而有些专业优势明显的京外大学毕业生进京就业者的比例是非常高的。
误区二:不去了解专业难易
填报志愿时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学习潜力。我国的专业分类大体有理、工、农、医、经、管、文、法等等,工科中又分机、电两大类,机类包括机械、材料、石化、建筑、制造等,电类有强电(机电、电力、水电等,弱点包括自控、电子、信息等,一般情况下理工科最难学,文科最容易学。具体说,数学类(如数学、计算机科学、数理统计、概率等)力学类基础性学科如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是很难学的;弱电类(电路、信号等)也难于机械和强电类;医、农、林、师、语言处于中等难度;金融、管理类由于要学习许多数理统计的课,也有一定难度,因而难于文、法类。
误区三:过于轻信华丽包装
在生源大战中,各学校都在努力包装自己,现在各大学都要在包装自己的专业,越是较差的专业,越要翻牌带上一项时髦漂亮的帽子。考生如果不注意查询,就有上当受骗的可能。
考生在填报时,一定不要满足于时髦的专业名称,一定要知道这个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就业领域在那里。可以通过招生章程上介绍的该专业所学的课程与相近学校的相关专业来进行比较,以认清其真面目。
误区四:想上学却不服从调剂
每年在录取时都会出现考生因当时填了不服从调剂而后悔莫及的情况。志愿表上留下空白很可能就留下遗憾,后几个志愿虽然希望很小,也应该认真对待,真正录取时什么特殊情况却可能发生。
在对待是否服从调剂这个问题上,不服从调剂而掉档与被录取到不想去的学校而不去报到是等价的,但学生在填志愿时和录取时的心态却往往大不一样。另外,填报了提前录取院校(专业)的考生,即使在提前录取时落选,也不影响其在以后的录取。
误区五:过于相信大年小年
所谓大小年的现象,就是某些学校的报名人数很不稳定,直接结果是某一年的录取分被抬得很高,第二年又大幅度下降,如此循环。对招生中的大小年,考生应该关注,但不是绝对的,因为这个现象已经被很多考生所关注,如果大家都认定某大学今年是小年,结果可能正好相反。出现大小年的学校一般都是外地的学校,因其招生数量少,经不起冲击,也有一些是特殊情况引发的偶然结果。不是每所学校都会有大小年现象,省内院校由于招生量大,一般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名校每年报考的人很多,录取分也最高,也不存在大小年现象。
上本三还是上专科 | 三本院校专业选择技巧 |
本三院校选择方法 | 河北本科三批填报志愿技巧 |
平行志愿投档认识误区 | 专科三批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