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以后孩子的可能性很多,但是现在有这个机会,我们做家长的,就尽力满足他。
我们那个年代比较单一,喜欢这些东西,你也没老师教,没地儿学,只能自己瞎琢磨。现在不同了,参加培训,还有专业的大学老师来教他们带着孩子来报名的孙女士代表了大部分家长的想法,因为自己曾经错过学习艺术的机会,所以很希望不要让孩子再错过。那是不是意味着以后会让孩子走这条路?针对这个问题,孙女士开朗地笑答:说实话,以后孩子的可能性很多,但是现在有这个机会,我们做家长的,就尽力满足他。
在一群孩子和家长当中的黄小姐则显得有点鹤立鸡群,27岁,在CBD某写字楼出没的她是时下典型的白骨精,她想来咨询一下有没有针对业余人士开班的周末兴趣班。闲着也是闲着,利用周末时间学习,也算沾点艺术气息吧,我觉得对个人气质修养肯定是有好处的,呵呵!而且,参加一下艺术培训,在公司年会、客户宴会这些场合上,可以做做 主持、表演什么的,比较容易出彩!职场人士的实用主义在她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参加艺术培训可谓是各有各的动机,有自费在职进修的:工作一段时间后再重新来学习一遍,和当初被动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你明确了你要从这个课程里得到什么。也有性格内向,希望通过这个培训变得更善于表达自己的,不一而足,也正是如此,艺术培训才能聚集了那么多爱好者,拉动市场大热。
为了高考(论坛)呗!参加一下专业培训,对考试心里有底一些。
请问你的学习目的是?个人爱好/工作需要/报考艺术院校/其他在某家艺术培训机构的报名表上,笔者看到了这样一个调查,厚厚的一沓表,几乎超过90%都选择了报考艺术院校。这也是笔者在采访中,除了前文少数案例外,大部分报名咨询者的回答。近年来艺考生队伍迅速壮大,09年河南省艺考生人数逾10万,而山东省更是在07年一度逼近17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人群,考生们亟需得到专业的指点,他们锁定目标院校周边的艺术专业培训机构,顺势出现了全国各地考生进京赶读的现象。
以中国传媒大学属下的北广之星品牌来说,这家定位在青少年艺术培训的机构,初衷本是为爱好艺术的青少年提供一个系统学习的平台。但由于依托北影、中戏尤其是中传等强势的师资力量,对艺术考试有着专业的解读和教学方案,受到了广大艺考生的热烈追捧,到了暑假这样的艺考培训黄金期,需要提前报名才能挤进小班课的名额。
为什么要来参加培训?面对笔者的问题,来自内蒙的小张不假思索地回答:为了高考呗!北广之星的老师比较强,对艺考又有经验,我们学校上届的师姐就是参加这个培训,考上了中传播音主持专业,听说这个培训班升学率很高的我觉得我应该没问题吧!相比前文所述的几位,这些为高考而来的孩子心情显然没有那么轻松,参加一下专业培训,对考试心里有底一些。希望能考上吧!
应考一样学得真金,这个实际上并不矛盾,并不是说,只要应考,就是坏的,这个不是绝对的。
为了应考而学习艺术,这是很多老一辈艺术工作从业者很难理解的事情。艺术这种东西不同其他的实用技术,只是单纯的学习和累积就可以,很多时候它还需要一种状态、感觉,你说你为了考试去学艺术,那还是艺术吗?就职于某文化馆的林女士直言。与她持相同立场的人数不少,不管是教育界人士还是艺术界人士,一直都有人高呼艺考虚高、虚假繁荣,艺考热和由之衍生的培训热从一开始就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艺考热推动艺术培训,这个不是坏事。有趣的是,在笔者走访到的几个培训业内人士中,恰好与林女士为代表的艺术界人士持相反意见。你别管是为了考试还是为了其他的,总之借这个契机,大家开始关注艺术学习了,有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到艺术学习里面来了,这就是艺术培养的壮大!甚至可以这样说,我们追求的不是培养个别顶尖的艺术家,而是希望有这样一个平台,让更多的普通青少年也有机会去接触去学习一些艺术的东西,让艺术普及到全民生活中,而不是只存在于舞台上或者银幕前。
曲线升学能不能迈过高考门槛 | 升学考试进入冲刺阶段 专家呼吁考生慎用脑 |